为深入了解广西大豆栽培历史和民国广西农业调查工作,收集资料,2024年8月19-23日,科技史2022级研究生费雨辰、黄小莉前往广西南宁市、来宾市、柳州市、桂林市等史志、文博和档案单位及农业科研单位进行调研和搜集资料。
19日,两位研究生从广州出发抵达南宁,首先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查阅,利用计算机设备查询到了《附调查表说明及分析土壤简法》《广西省历年植桐统计》等资料并进行摘抄。20日上午,研究生来到自治区图书馆,据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因近期组织培训,因此人力不足,借阅纸质版的民国时期资料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但可使用电脑阅读部分已电子化的资料,两位研究生在电脑上查阅到《西大农讯》等民国报刊。
图一 研究生黄小莉在广西自治区图书馆查阅资料
中午利用闲暇时间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进一步加深对广西历史文化的了解。下午,两位研究生前往广西方志馆搜集资料,方志馆现存农业相关资料基本是建国后编写的书籍,但也查询到了一部份民国文献,较有价值的是找到近代土壤学家蓝梦九编著的《广西邕宁县土壤调查报告书》。
图二 研究生费雨辰在广西方志馆查阅资料
图三 研究生黄小莉在翻阅《广西农业志》
21日上午,两位研究生前往来宾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予以热情接待,向研究生赠送由柳州市柳北区政协、柳州市农科所、来宾市档案馆编撰的《中国战时农都史话》一书,并慷慨地提供了大量馆藏的民国档案资料,帮助研究生进行光盘刻录。
图四 《中国战时农都史话》书本封面
为了不浪费等待时间,两位研究生决定22日先前往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查找资料。在向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说明到访来意后,综合科覃副科长带领两位研究生先去参观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中国战时农都博物馆。2012年,前国家农业部部长何康第四次重访故地,题名称沙塘为“战时农都”。2015年9月1日,中国战时农都博物馆正式开馆。展馆内展陈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文物,全面展现了1926年以来,特别是抗战时期沙塘作为战时后方重要农业科研机构所在地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一大批荟萃于沙塘的农业精英、爱国志士在此开展农业科研的艰辛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图五 研究生在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前合影留念
图六 认真观看沙塘农业精英的个人事迹
参观结束后,覃副科长带领研究生来到柳州农科研究中心资料室,覃副科长介绍,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无法将资料室内宝贵的文献进行整理,部分资料已送往来宾市档案馆进行数字化整理。在覃副科长的帮助下,调研组从尘封的书架中发现了许多有关民国土壤、大豆、水稻、植保等资料,随后翻拍了《广西桂林县土壤调查报告书》《广西近代植保和昆虫科学技术史稿》等史料。
下午两位研究生分头行动,黄小莉返回来宾市档案馆取拷贝好的光盘,费雨辰则前往柳州市档案馆查找资料,档案馆馆藏民国文献主要是政府公函和人事档案,部分涉密档案仅能查看目录,非涉密档案则可以复印全文。研究生查找到了《广西中等学校实施农业生产办法》等档案资料。由于柳州市图书馆迁至柳东新馆,正在对古籍文献进行消杀工作,暂时不对外开放,调研组未能前去查看。
在柳州留宿一晚后,23日上午两位研究生前往桂林到市档案馆查阅资料,通过翻阅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纸质目录,两位研究生发现涉及民国农业的档案较为稀少,主要是政府公函和人事档案。经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因档案控制使用,本馆许多民国档案馆暂不对外开放。
在王福昌教授、倪根金教授和陈志国副教授的支持与指导下,两位研究生独立完成本次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提升了资料搜集和交往的能力,丰富了学位论文所需资料。此次考察能高效优质进行,还要感谢南宁、来宾、柳州、桂林等史志、文博、档案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感谢来宾市档案馆信息查阅中心和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同志提供的无私帮助和热情接待。
(责任编辑: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