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湘粤协作、挖掘乡村产业潜能,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4月26日,由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湘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华农乡村振兴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乡村智库万里行暨优品入湾行动——湘粤黑山羊产业论坛”在华农五号楼举行,来自高校、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和嘉宾参加会议,线上53万人次观看。
论坛聚焦“科技赋能+全链整合”,汇聚了政策专家、产业精英、媒体代表与投资人等多方力量,以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黑山羊产业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链条发展路径,共同破解优质农产品出山入湾的产业密码,让藏在深山的生态美味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体会首存 原副校长咸春龙在致辞中表示,湘粤协作需通过科技与机制创新打破区域壁垒:“黑山羊产业是湘粤协作的示范性载体,需通过 ‘政产学研企’协同机制,打通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闭环体系,全方位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湘乡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胡建时则立足县域经济视角提出,壶天石羊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将借力湾区市场与华南农大科技资源,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化”的县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年传承的壶天石羊,从民国时期被日寇大量捕杀只剩1000余只,发展到现在有7万多只的养殖规模,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主题报告环节,湘乡市绿生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平系统介绍了壶天石羊的品种优势与产业基础。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清远连山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帅彬则分享了团队与华农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建“广东连山山羊科技小院”和“永根科技站”,通过AI视觉识别、全自动生长测定等技术打造“智慧养殖”模式的实践经验。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智库专家文晓巍教授提出,通过技术赋能、合作机制创新与用户深度洞察三大路径,重构农业产业链体系,并从供应链优化、价值链调整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阐释了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实现机制,最终形成黑山羊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广州日报集团融媒体微社区新闻中心、广州酒家集团、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单位代表与华农专家畅所欲言,重点探讨了产业链协同发展、品牌IP价值提升、电商渠道创新、“订单农业”与“预制菜开发”等关键议题,一致认为黑山羊产业应当构建“养殖—加工—消费”全产业链闭环,通过“数字化赋能”与“品牌化运营”双轮驱动,推动优质产品“入湾出海”,同时借助电商新渠道拓展消费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农产品品牌,实现产业价值跃升。
近年来,华农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突破、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示范应用推广等举措,全方位助推广东省乃至全国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学校致力于智慧养殖领域的系统集成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优势,着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如与温氏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创新打造“高校+企业+农户”的三维联动模式,自主研发的智慧猪场管理系统已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覆盖全国多个生猪主产区。
文图/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