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植物保护学院许益镌教授课题组揭示肠道菌增强宿主抗药性的新机制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植物保护学院 金丰良 编辑:李彦华审核发布:曾子焉发布时间:2024-04-19

  4月15日,植物保护学院许益镌教授课题组在ISME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Lactic Acid Bacteria Modulate the CncC Pathway to Enhance Resistance to β-cypermethrin in the Oriental Fruit Fly”。该研究首次深入揭示了昆虫肠道共生菌如何通过间接方式调控宿主桔小实蝇的解毒功能,进而增强其抗药性。这一成果是继该团队于2017年在Microbiome上发表关于肠道共生菌通过直接代谢敌百虫提升实蝇抗药性的文章后,在昆虫抗药性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理解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道共生菌在昆虫宿主的生理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分泌水解酶,积极参与植物毒素和人工合成杀虫剂的解毒,从而帮助宿主应对外界的有害物质。尽管一些共生细菌也与宿主的解毒活性密切相关,但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在该研究中,作者利用转录组测序、16S rRNA基因测序、RNA干扰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等技术和方法深入解析了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影响宿主解毒酶活的方式调控桔小实蝇抗药性的分子机制,重点报道两种产乳酸细菌——Enterococcus caseliflavus和Lactococcus lactis分泌乳酸(Lactic acid,LA)显著提高BdLDH基因关联的BdNOX5-ROS活性调控CncC通路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P450和GST的活性,最终增强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该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昆虫抗药性生化途径的理解,而且为利用这些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创新害虫管理奠定基础。

  该论文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生曾甜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许益镌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植物保护学院陆永跃教授、齐易香副教授、研究生付倩艳、傅蓉、戴坚,我校动物科学学院邓小娟副教授和研究生骆芳义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600404)和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自由探索项目(NZ2021022)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academic.oup.com/ismej/advance-article/doi/10.1093/ismejo/wrae058/7645740


文图/植物保护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