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院专业介绍

2024-06-05浏览次数:4683


一、专业简介

植物保护是农学学科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分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它以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

(一)专业名称:植物保护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优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建设;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能够运用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等,对植物保护学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或形成解决方案;具备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团队观念和“三农”情怀,胜任植物保护相关领域工作的复合型行业领军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智慧植保、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涉农企业、教育、科研、行政等单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名称:植物保护(丁颖创新班)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优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以素质提高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扎实掌握现代植物保护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团队观念和“三农”情怀,具有强烈的探索意愿、良好的研究能力和突出的深造潜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智慧植保、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

【就业方向】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或留学;今后在植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研发、管理等工作。

二、办学历史

植物保护学科肇始于20世纪初,1910年广东农林试验场开始病虫害防治试。1952年中山大学病虫害系、岭南大学植病系、广西大学植保系(部分)调整到华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经高教部批准,成立植保系,设植保专业。1996年植保系、国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并组建资源环境学院,2015年植物保护学科整体划入农学院,2020年7月植物保护学院成立。

植物保护学科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获批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戴芳澜院士、邓叔群院士、张巨伯教授、陆大京教授、尤其伟教授、涂治院士、赵善欢院士、蒲蛰龙院士、庞雄飞院士、林孔湘教授、范怀忠教授等为学科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专业优势

(一)发展前景

本专业坚持以农业植物绿色、安全生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焦点和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为解决热带亚热带、粤港澳大湾区农业植物有害生物主要理论与应用问题提供人才支持,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提供智力和科技保障。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81人、具海外留学访学经历者76人,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人才计划者58人次。30多位教师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诸多境内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

(三)学科实力

植物保护学科在1998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下设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1988年被遴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1993年成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农药学2006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四、就业升学和出国情况

 

(数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1月10日)

(一)就业单位(部分)

 

 

数据来源: 就业创业信息网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各地市农业农村局、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先正达公司、中国化学公司、杜邦公司、南方农村报社等。

(二)深造院校(部分)

 

数据来源: 就业创业信息网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国内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2.国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

 

五、优秀人才

(一)郑儒永研究员

郑儒永,女,1931年1月10日出生于香港。

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1949年郑儒永考入广州岭南大学1952年转入 植保系;1953年从 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担任研究实习员,师从戴芳澜教授;1970年开始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担任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19年4月2日郑儒永和她的丈夫黄河研究员,将150万元捐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郑儒永黄河奖学金”。

 

(二)陈保善教授

陈保善,男,1959年11月出生。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美国Roche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农业生物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任广西大学教授、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以及广西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和地方课题。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和科技部授予“杰出专业人才”荣誉称号,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三)尤民生教授

尤民生,男,1954年10月18日出生。

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昆虫学科带头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昆虫学重点学科委员会主任,《昆虫学报》、《Insect Science》、《昆虫知识》编委,《华东昆虫学报》、《福建农业学报》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副主编,《福建昆虫通讯》主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伊发达’奖”;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尤民生教授因主持完成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四)李志强高级农艺师

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技能大赛(农作物植保员)个人第一名,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现任职于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

 

(五)宋渊丰同学

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六)罗青青同学

推免至清华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硕博连读。2019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年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奖学金、丁颖奖学金;2021年第七届模范引领计划“华农之星”。

 

 

六、师兄师姐说专业

在最初报考植物保护专业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觉得这个专业是一个以各种各样的植物为核心的专业。后来随着不断学习,我发现,这个专业其实是以“植物”为基础,而核心更多在于“保护”,围绕着植物,逐渐延伸到微生物、昆虫、农药,所涉及的学科除了当今国家越发重视的农业类,还包括当今生物领域最热门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涉及领域从农学、到生命科学再到医学药学。可以说,植物保护,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农业类专业,但同样也是紧跟时代前沿的交叉型专业,如果你对于生物的奥秘充满好奇,那么你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热爱的。

植物保护,无疑是一门十分有趣的专业,生活会随着植保的融入而变得更加有生气,当你走在路上,花草树虫,会让你感到熟悉又亲切。在大学这四年时间,不仅能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还有很多机会走进自然保护区,走进乡野田间,走进实验室,调研、实践,学习知识又收获乐趣,以轻松有趣取代枯燥乏味,何乐而不为呢?

——2019级本科生黄彦峰

 

像很多人所说,植物保护专业的工作就是“保护植物”,像一名医生一样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但植物保护又不仅仅局限在植物,包括与植物有关的昆虫、真菌、细菌以及病毒,都是我们探索研究的对象。

植保可以很“接地气”:我们会去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昆虫标本,会去到博罗的农田里调查病害虫害,还会去到企业里了解农药的研发与测试。

植保也可以很“高大上”:在实验室里,我们会利用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索植物对抗病原物的分子机制,会分离筛选出潜在的微生物、研制出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降低病虫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植保也可以很“国际化”:大一的暑假,我在学校的资助下去到了泰国东北的马哈沙拉堪,在那里了解和学习了泰国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大三的暑假,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时候,我也得以参加了瓦赫宁根大学的暑期课程,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农业院校的老师们交流,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农业的前沿发展。

在华农植保,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学历”,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经历”。未来在植保的道路上,我将继续保持探索和学习的初心砥砺前行。

——2018级本科生吴志聪

 

植物保护,也叫植物医学,植物保护从业者也被称为“植物医生”。在大众的朴素认知里,植物保护可能是保护一些名贵的植物。实际上,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它以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化学和信息科学等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

大学期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院安排了不少相关的实验和实践课程,例如外出采集各地的植物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并进行病原物的鉴定,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鉴定,实地参观田间管理技术;不仅让我们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我们的科研精神,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作为植保专业学生的我们可以为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级本科生肖俊礼

 

小时候发现自愿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而面临专业选择之际与家中长辈商谈的过程中,我却感受到农业实践领域中存在很多问题,在该领域可以“大展拳脚”。我想将人生的一段投入到自己热衷的领域之中,为解决问题贡献微薄之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因此报考大学时选择了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贯穿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该专业主要从“病害”、“虫害”和“保护方法”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索研究;无论是日益受关注的“食品安全”,还是“环境安全”等问题,都与植物保护专业的最终研究目的直接相关。“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如果你在了解这个行业后有所热爱,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7级本科生高洁

 

欢迎报考 植物保护专业,我们在花园般的华农等你!

·学院官网:https://zb.scau.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 植物保护学院

 

·报考咨询电话:020-85286032/85286136(祁老师)

·招生咨询QQ群:1766606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