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边城》(分享嘉宾:杨汤琛)

发布者:大学生思政在线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531

海报DSC03318~DSC03340~

读书会的诗,边城的事

2019330日晚,第五期思创读书会在华体会首存 思创园大学生思政体验馆一楼竹铭书屋顺利举行,人文与法学学院的杨汤琛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品读沈从文的经典著作《边城》。

活动一开始,在老师的提议下,参与分享的十三名同学们积极提出见解疑惑。在同学们与老师的激烈讨论中,我们引出当晚读书会核心的问题——“边城里没有坏人,都是好人,为什么就成了悲剧呢?”

在大家思考、疑惑之际,老师开始了正式的分享——从沈从文的生平及其对他性格的影响出发,讲述他的精神追求,分析桃花源式的写作风格,通过分析边城中的几个主题,解析书中命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人物命运的无常感和悲剧感,并解开了同学们的疑惑。因为《边城》是沈从文的诗、是桃源,所以众人皆善皆美;而之所以写成悲剧,便是反映了作者自身对命运的思考,表达的是他自身对世态感受的天问。

最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第五期思创读书会落下帷幕。本次读书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书里书外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心里回荡着沈从文的书,读书会的诗,边城的事。第五期思创读书会圆满结束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读者感悟:

甲:说到《边城》,人们都熟悉在湘西边境一带自然美以及人们对抗命运、面对生活展现的人性美,老师在读书会上从命运的无奈这个角度向我们做了一番解析。一部极力张扬人性美的小说却以悲剧而告终,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乙: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和老师就《边城》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让我的理解从一开始的单一片面更加的全面完善。或许美和悲剧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关系,大多数时候悲剧故事里的人性美甚至更加突出。

丙:读书会上,老师指出《边城》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己的原型我们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能真切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丁:读书会上,我们和老师就《边城》的悲剧写作手法抒发了各自的观点和感受,让我能更深层次感悟出其中的韵味来。在结局中,沈先生并未给出一个真正的结局,是快乐是悲伤,都不是,文中那一抹淡淡的凄凉之感,却如余韵深深的进入了我们的心里。

戊:《边城》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美总能打动有不同经历与故事的我们。大家在老师的鼓励与提议下,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感触。读书会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们受书中感触所回忆起的旧人旧事,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动听和动情的故事。

读者名单:

姓名

学院

赖冠洲

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

何粤芳

人文与法学学院汉语言文学

邹家丽

数信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余孟婷

数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陈伊涵

材料与能源学院

袁艳芳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郭龙杰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李间华

资源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李文耀

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蔡洁娜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

刘昕辰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

周彬明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

赵嘉琪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企业方向

罗乐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林学

朱仕林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