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华农毕业生不做白领做“龟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2浏览次数:97

前三季度销售额超6000万元 上央视讲奋斗路
沈文昌在检查池中的草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申卉   

  90后的浙江小伙沈文昌是 的一名毕业生。2015年毕业后,面对着同学要么深造做研究,要么转行当白领,他却不走寻常路,选择投身一线养殖成为“龟农”,在黑泥塘里摸爬滚打创业养草龟。

  两年过去了,他凭着学农出身的“专业范”和新一代的市场眼光与思维,创造了年销售额超6000万元的业绩,更是上央视讲述了自己的致富经与奋斗路,他坦言,每一个行业都存在着机遇,这个世界不缺少机遇,需要的只是能够抓住机遇的双手。

  新闻嗅出养龟商机

  不做白领偏爱养龟

  在佛山顺德的养殖场中,乌龟静静地卧在塘底或池底的淤泥中等待冬眠。90后小伙沈文昌正站在塘边清点运输箱中的乌龟。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出身的华农毕业生,沈文昌经常挽起裤脚,一头扎进30亩的黑泥塘中“摸”乌龟。

  沈文昌是 的2015届毕业生。早在报考大学时,他就选择了水产养殖系。“我从小在龟鳖养殖场长大,父亲是干这一行的,虽然他希望我转行,但我却对这一行很感兴趣。”

  “很多水产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转行做白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沈文昌却决心投身一线养殖:“工作辛苦,又几乎没有休息日,但我就是喜欢这个行业。”

  2014年底,还没毕业的沈文昌组建了一支创业团队,一开始希望在乌龟加工市场“做出一番事业”。“当时我和团队成员天还没亮就起床,天天坐公交车往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跑,实地调查广州乌龟终端消费市场情况。”就这样,他在实战中学习了产业管理、风险投资、团队组建等“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但是,一条关于规范龟甲胶原材料的新闻让他嗅出市场的潜在商机,“当时新闻提到,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药典,阐述中华草龟的龟壳是生产龟甲胶的最佳原材料,我就意识到了中华草龟的市场价值。” 于是,他开始转向,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

  凑18万元开始养龟

  三月收入超400万元

  沈文昌坦言,“以前草龟属于龟类消费市场中的‘低档品’,养殖成本比售价还高,但当草龟被作为最佳的龟甲胶制作原材料,草龟的身价必定大涨。”同时,他还看中了广州是全国最大的龟鳖集散中心的特殊地位。

  2015年6月,刚毕业的沈文昌向父亲借了10万元,还说服了两个同学一起出资,总共凑了18万元,在广州某市场租了档口,并大量购入草龟。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思考的不仅仅是传统经营,还希望将新技术、新思维融入自己的创业中。于是,他结合互联网,开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招揽客源,以此链接到全国各地的养殖户。

  “当时,我们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每个人要写一篇养龟的知识文章,并推送给50多个与养龟有关的微信群介绍养龟之道。”他介绍,通过给群友热心解答,他成了各微信群里的“红人”,这也为之后的草龟销售积累客户。当年9月,他的眼光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馈,各大药厂纷纷收购草龟。之前的客户都找他要货,沈文昌马上将草龟转手卖出,3个月的营业额就达400多万元。

  黑泥塘中“摸”出6000多万元

  沈文昌还把目光投向新商机:培育龟苗。他解释,培育龟苗市场前景好,但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利用专业知识悉心培育,未来3到5年种苗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不过,对于初出茅庐的沈文昌而言,有时候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通过“栽跟头”来学到。沈文昌说,以前曾在11月硬生生把5000只温室商品龟苗放进池塘饲养。一个月后,乌龟们不仅流鼻涕,还伸长脖子在水中打转,“那时就意识到试验失败,于是只能放弃龟肉,转而卖龟壳,亏了几万元。”不过,沈文昌却不后悔,把它当作“交学费”,并通过试验各种治疗方案,找到了对付乌龟感冒的办法。“虽然亏了钱,但学到很多经验。”沈文昌说。

  自2015年创业至今,沈文昌的团队已发展到20人的规模,2017年以来,以每周销售草龟100多万元的速度,他带领团队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取得6000多万元的总销售额。今年10月,央视第七频道“致富经”栏目也专门对沈文昌的故事进行了报道。

"华农人"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