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最美奋斗者”卢永根:一生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毕生积蓄捐给教育


  卢永根(1930-2019)


  事迹简介:


  卢永根,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人,生前系 校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水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2017年罹患癌症后,他将积蓄8809446元无偿捐献给 。学校用这笔款项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电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昨日,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公示。其中,广东有11人入选建议人选。


  2017年3月21日, 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两人共捐赠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 ,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仅在其中一家银行,转账业务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徐雪宾教授回忆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经过:卢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时问起身后对存款如何处置,卢永根只说了一个字“捐”;徐雪宾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好!”——两个字的简单交流,积蓄处置完毕,夫妇俩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间。


  捐赠时的慷慨与老两口平时生活的节俭恰成鲜明对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 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卢永根说。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卢永根的导师丁颖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而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在2017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传为佳话。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校长都要与他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


   追忆


  他的房间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 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4401060500010

管理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