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硕士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一、总体概况

本学位点在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下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含量子技术等)领域。本领域现有研究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建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人,2022年度到账经费200余万元。学位点教师在2022年度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组织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点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位点努力践行“高校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进展》等课程,将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到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的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积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学位点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了专业校友与在校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就如何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人才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位点面向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承担并开设了现代测控技术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课程。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

学位点通过研究生导师培训、新导师培训、师德师风建设、党建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研究生导师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研究生导师学习行为准则》等文件,培养和提高导师在立德树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素养,强化和落实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学术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意识。完善师德规范标准和考核制度,采取个人自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师德考核,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结果。

学位点利用导师培训、单周学习、党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成效显著,具体如下:(1)严格规范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与聘任机制,修订《研究生导师聘任实施细则》,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导师聘任的重要部分;(2)重视导师业务培训活动,将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内容纳入培训环节,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首要责任;(3)不定期地组织导师参加工作交流、师生座谈会等活动,强化导师 “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倡导良好的导学关系;(4)建立了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的联动工作机制。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教务教师沟通联络,了解研究生的思想、表现和课程学习情况。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学位点注重对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竞赛项目。其中,陈裕锋、梁高天等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获华南赛区二等奖;陈俊聪等获得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立项,陈裕锋等获得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立项。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位点教师申请并获批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位点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规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相似性检测、送审、答辩、学位讨论等环节

六、改进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调整及培养模式,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学院、企业、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多层次、多模式、综合化的教学改革,打造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课程思政”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