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综合服务平台 管理员登陆 中心数据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资源  校外资源

复旦慕课引入混合教学模式关注教学改革

2018-07-03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摘要】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发展有复旦特色的慕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与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关键词】

    “拆下大学围墙”,复旦大学将在今年4月1日正式登陆全球MOOCs平台Coursera,首门课程是该校教学名师程士安教授执鞭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这是复旦大学与Coursera合作的首次尝试,这预示着中国的大学将直面MOOCs时代的危机与挑战,不断开启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慕课市场和平台并非大学所擅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发展有复旦特色的慕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与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首推“大数据”课程,紧扣时代脉搏
    《大数据与信息传播》作为复旦试水慕课的首门课程,融入了程士安教授团队多年的实践、思考与研究成果,将现实教学中采用的“翻转课堂”形式搬上云课堂。
    据了解,该门课剖析网络大数据时代“人”、“媒体”与“信息”的独特关系和基本规律,将多学科的知识连接起来,共同探究公共传播、商业传播等领域鲜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
    此外,在实体课堂讲授《大数据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程士安曾组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围绕8大话题,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调查访问,撰写成了系列论文。今年4月课程在MOOCs平台面世之时,师生们集结成书的结晶也将随之上线。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程士安风趣地说道:“这门课程的内容讲述的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现象,所以我们更有必要亲身体验内容上云端,课堂上云端,学生评价上云端的教学过程;我们要真切感受在线授课的公开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性、以及评价的挑战性和尖锐性。”她期待通过线上教学,与学界、业界,国际、国内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日新月异的网络未知世界。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表示,“我们要把复旦大学的优秀课程推向全球,服务于社会大众。”而选择《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这样一门本身就在探究媒体格局、信息流动规律、传播规律的课程试水慕课,更体现了复旦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并行、结合的思路。
    混合教学,线上线下“双互动”
    尽管MOOCs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它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士安就认为,虽然MOOCs比原来的网络公开课更加深入,但并不能完全承载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全部想法,更无法替代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与大讨论。
    不同于其他在线课程,复旦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不仅将精心录制教师授课视频,完成线上教学,还将作为一门混合式教学课程,面向复旦学生开放,提供更符合个体需求、更关注学习成效的学习历程。
    课程4月1日上线后,第一堂线下课程将以“本科教学公开课”的形式,在校园内向复旦师生开放,并通过现场视频直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之后,程士安将与选课学生围绕线上课程的八大主题,展开深入、充分的小组讨论;在Coursera平台上选修课程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
此外,程士安还将根据各方的反馈,不断更新与扩充自己的授课内容。不仅课堂讨论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视频反馈给社会,网络平台上的争鸣与声音也能及时回传课堂,实现在线课程与实体课堂“同步”互动。
    “复旦教学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思想。在实体课堂上,学生不经意间的idea,及时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肯定与建议,更能碰擦出智慧的火花。”程士安坦言,“幕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不断推进、刺激我们的课程往前走。”
    “在慕课的平台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会将各种问题抛给教师,教师的授课重点不在于将知识传授出去,更多地在于启发学生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陆昉坦言。
    因此,在发展MOOCs的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教学和学习观点。学生在线上任选时间和个体进度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时间则用于支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与个性化沟通,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陆昉表示,将MOOCs资源引入传统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将有助于复旦探索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在复旦内同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使复旦的学生从与全球学生的共同学习中获得更大受益。”
    关注教学改革 重点发展课程内容
    在陆昉看来,比起花大力气发展慕课平台、为慕课推广中国市场,复旦更加关注MOOCs的内容建设与校内的教学模式改革。他认为,MOOCs的正面意义不仅在于提供给校外学习者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在于通过MOOCs促进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
    “课程质量才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提供优质的课程才能让更多的学习者满意。”陆昉说,“课程内容要有必须得技术支撑,但更强调课程内容设计,突出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的结合。”
    “中国大学要在全球慕课格局中有一席之地,要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下有立生之本,靠的都是高质量的课程。”陆昉指出,复旦发展幕课,不仅要向全世界提供来自复旦最前沿理论观点和教学思路,更要抓住契机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引入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引领高等教学的改革。
    “目前已有了一批文理医科的课程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过程,根据不同的建设周期,预计9月新学期之前,还有6-8门课程上线。这是第一期试点项目。”陆昉介绍到,更多体现复旦特点和优势的系列慕课课程,目前已经进入了谋划阶段,复旦已经加入U21联盟的MOOCs计划,会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合适的英文MOOCs。
    据介绍,复旦将在参与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努力为更多其他中国高校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课程,并向全社会的广大学习人群分享优质学习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满足社会学习需求。
    “内容才是发展幕课的重点,引入混合教学模式,做好准备,才能将复旦的各类课程随时接入适合不同人群的平台。”陆昉说道。

    相关链接
    什么是混合式教学?
    混合教学并非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多用于基础教育领域。随着MOOCs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扩散,混合教学的内涵与前MOOCs时期相比,发生了改变。它已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数字化教学优势的结合,而是更为复杂的线上教学系统优势与实体课堂教学系统优势的结合,包括了不同学习理论、学习者、教师、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多重的结合。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即把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E-learning两者优势结合,借助互动性强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大量在线学习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面对面的课堂互动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混合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架构,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三大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授课模式从传授式改为探究式,学生个别学习变为小组学习。
    混合式教学有诸多的优势:(1)在线教程可反复学习,有助解决学不懂问题;(2)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高效利用时间;(3)学生自主决定学习难度和内容;(4)避免教师重复机械劳动;(5)授课透明化,质量可监控,可追溯;(6)学习效果透明化,学生及时反馈可追溯;(7)课堂授课以研讨为主,培养能力;(8)学生表达和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混合式教学的主流形式为翻转课堂。具体做法为:教师先创建视频并提出问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内容,查找资料并进行自学,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老师引导、点评和答疑解惑。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