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hth365华体会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2-05-27
王俊教授团队在纳米塑料毒性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海洋学院王俊教授课题组在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国际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1.236)在线发表了题为Di-(2-ethylhexyl) phthalate exacerbated the toxicity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through histological damag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freshwater 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8608)揭示了纳米塑料(PS-NPs)和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对大口黑鲈的毒性效应。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海洋学院王俊教授,第一作者为海洋学院2021级博士生廖洪平。 研究发现,大口黑鲈在喂食纳米塑料21天以后,PS-NPs在肠道组织中积累,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摄食率和生长率,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大口黑鲈的肠道和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PS-NPs和DEHP共同暴露增强了组织损伤
2022-05-19
黄国文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发表论文
日前,我校外国语学院、生态语言学研究所黄国文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JCR Q2)发表论文“Assessing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linguistic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Guiyang City, China”(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6-021-16753-7),黄国文教授和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博士生哈长辰为第一作者。 ESPR是一份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广泛关注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最新影响因子为4.223(5年影响因子4.306)。 该论文基于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框架,聚焦生态素养水平的评估与应用;在为生态素养水平构建五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基础上,以我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之一的贵阳市
2022-05-18
祝钦泷研究员与刘耀光院士系统总结植物分子农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祝钦泷研究员与刘耀光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2020=19.536,工程技术一区,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排名3/159)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farming using transgenic rice endosperm”的综述论文(论文链接地址:https://doi.org/10.1016/j.tibtech.2022.04.002)。该论文系统总结了水稻胚乳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对分子农场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如何提高目标产物含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利用水稻胚乳为代表的植物分子农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植物表达系统具有低成本、可扩展、安全且环保的特点。传统分子农场,就是利用常规基因工程方法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生产各种重要的生物医药的目标产物。由于不同于一般的以微生物或动物细胞所生产的蛋白药物,分子农场所生产的医用蛋白质没有人类病原或微生物毒素等安全顾虑。近期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世界首个植物来源的新冠病
2022-05-13
生物安全与入侵生物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
近日,植物保护学院陆永跃、齐易香团队研究揭示了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内容以“Serotonin modulates insect gut bacterial community homeostasi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MC Biology(5年影响因子8.182,中科院1区Top期刊)链接:https://trebuchet.public.springernature.app/get_content/86d66629-a772-460f-8ddb-78bba3841cd9。 生物胺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章鱼胺等是昆虫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小分子,广泛调控着昆虫各种生理功能和行为。生物胺信号通路基因是杀虫剂开发的潜在靶标。其中5-羟色胺不仅是重要的神经递质,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2016年,齐易香等首次研究发现了5-羟色胺可以通过其受体调控昆虫血细胞吞噬(Qi et al., 2016,eLife)。 该项研究是首次探索5-羟色胺在昆虫肠道免疫中具体功能,研究发现喂食5-羟色胺合成前体物质能够显著增加桔小实蝇肠道菌量,而通过RNA
2022-05-11
我校首次揭示milRNA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
近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姜子德/李敏慧团队在PLoS Pathogens(IF,6.823,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oQDE2-dependent milRNA promotes 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virulence by silencing a glycosyl hydrolase coding gene expression ”的论文。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世界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探索其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将为发展高效病害防治药剂提供分子靶标。该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初期,与milRN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Argonaute(AGO)和Dicer蛋白合成基因(FoQDE2,FoDCL1和FoDCL2)显著的高表达;当敲除这些基因后,发现只有FoQDE2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因此推测可能一些依赖AGO蛋白的milRNA参与到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为解析香蕉枯萎病菌FoQDE2敲除突变体致病力降低的原因,通过小分子RNA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在FoQDE2敲除突变体
2022-05-09
文晓巍教授团队在Food Control 期刊发表论文
日前,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文晓巍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Food Control (SCI, JCR Q1,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 IF=5.548) 发表论文“Consumer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risk communication: A model integrating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713522001864),文晓巍教授为通讯作者,其博士生朱莹为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伯明翰大学朱湄教授及我校博士生孙桑落。 Food Control 是农林科学领域权威期刊,为从事食品安全和过程控制的研究人员提供基本信息,该期刊涵盖了微生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加工系统设计和控制、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等相关领域。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旨在提高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危害的评估和管理的理解,并使得人们对
2022-05-09
江青艳/束刚团队发现α-酮戊二酸调控动物糖代谢的表观遗传机制
5月4日,我校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和束刚教授课题组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综合1区,IF3 years=14.116)在线发表了题为“α-Ketoglutaric acid ameliorates hyperglycemia in diabetes by inhibiting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via serpina1e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2879),初步揭示了α-酮戊二酸调控动物肝脏糖代谢的分子机制。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束刚教授和江青艳教授,第一作者为 博士后袁业现、 朱灿俊副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亮副教授,此论文得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系内分泌科助理教授徐平稳的帮助。 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转化的枢纽。肝脏糖脂代谢不仅与人类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决定了畜禽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本文研究
2022-05-06
李国清教授课题组在寄生虫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兽医学院、广东省人畜共患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李国清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林矫矫研究员和陈兆国研究员合作,在血吸虫miRNAs和弓形虫外泌体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揭示了新的mRNA分子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调节作用,并对结直肠癌免疫疗法提供新策略。 兽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雪为第一作者,在医学领域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二区,IF2021 =5.293)上发表了题为“The Potential Role of MicroRNA-124-3p i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的论文 (论文在线网址: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2.862496)。 针对不同适宜性宿主来源虫体中差异miRNAs在血吸虫和宿主方面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sja-miR-124-3p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s
2022-04-27
温秀军、王偲课题组在红火蚁觅食行为和防控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农林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高度重视红火蚁防治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21]3号)等文件,要求全力做好红火蚁监测和防控工作。研究红火蚁行为有助于理解红火蚁快速扩散的机制,并为红火蚁防控提供新的视角。 我校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温秀军教授与王偲副教授课题组研究了不同丁香酚衍生物对红火蚁的驱避活性,发现均可引发红火蚁工蚁触角电生理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活性。其中,异丁香酚甲醚对红火蚁具有异常优越的驱避作用。当红火蚁巢穴被破坏后,异丁香酚甲醚几乎完全抑制了受惊扰红火蚁的攻击行为。此外,将异丁香酚甲醚处理的沙子放在花盆中,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抑制红火蚁进入花盆筑巢和活动(与此对应,不到一天的时间红火蚁即进入对照花盆修筑巢穴)。研究表明,丁香酚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的红火蚁驱避物质。结果于2022年4月以“Eugenol derivatives: strong and long-lasting re
2022-04-25
我校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团队在锌电池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我校材料与能源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应亮教授带领的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团队在锌电池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Construction of mixed ionic-electronic conducting scaffolds in Zn powder: A scalable route to dendrite-free and flexible Zn anodes”(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0860)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021=30.849)上。 水系锌电池作为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重要候选者,有望解决运行安全和成本的问题。水系锌电池的核心技术是高性能锌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传统的锌箔相比,锌粉(Zn-P)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和结构可调控等优势,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而在近年来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然而,Zn-P基负极仍存在机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8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6
/
39
跳转到
最新要闻
2024-09-06
“无创新,不华农”,2024年 首届“管理服务创新奖”终审会举行
2024-09-06
校领导与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举行午餐交流会
2024-09-06
校领导带队检查课室和宿舍设施运行情况
2024-09-06
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罗锡文院士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2024-08-28
【微言教育】广东:百校联百县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2024-09-06
【科技日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积极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4-09-05
【南方杂志】“田秀才”下乡
2024-09-05
【光明日报】华南农大开学典礼圆满举行,奥运冠军送祝福
map